咨询热线:137 1454 4898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 婚姻继承

律师介绍

律师介绍 陆歆律师执业于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执业证号14403200910585101。擅长法律领域:人身保险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工程建筑、房产开发、刑事辩护、公司纠纷等;业务范围包括公司法务、投资、房地产、金融、保险、人身险理赔、刑事辩护等领域。;现执...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陆歆律师

电话号码:137 1454 4898

手机号码:137 1454 4898

邮箱地址:903948287@qq.com

执业证号:14403200910585101

执业律所: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6号国际创新中心A座17楼

婚姻继承

分手后,微信发的红包是否需要归还


  葛某与兰某经朋友介绍成为恋人,后来双方因琐事发生分歧兰某提出分手,葛某一怒之下将兰某告上法庭,要求兰某返还借款3888元。葛某说他前后在微信上给兰某转账5次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全部予以偿还并支付同期的银行利息。兰某认为葛某转的5笔钱是他的主动行为并不是借款。法院认定葛某的行为属于自愿赠与驳回了葛某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释法

  本案的争议焦点:原被告在微信上的金钱往来是属于民间借贷还是恋爱期间的赠与。

  法院认为,区分民间借贷与赠与的关键,需要是看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在本案中,原被告虽已解除恋爱关系,但5笔金钱皆是在先前的恋爱期间发生的。其中四笔款项的发生时间为情人节、春节、圣诞节等特殊日子,钱款数额包含“6”“8”等吉利数字,且原告在微信转账(红包)之后的留言都是“么么哒”“一生一世”之类的祝福语;另一笔500元的转账虽然不是发生在特殊节日,但在被告微信回复的表情包写有“谢谢”两字后,原告并没有当即表示异议或者要求对方限期返还。

  结合生活日常经验,可以推定原告的真实意思表示为一般的恋爱往来,其借款的可能性极小。同时,原告并不能证明两人之间存在明确的借贷关系,本案也不存在其它法定的撤销情形。据此,法院判定原告的行为属于自愿赠与。

  法官提示

  在网络时代,恋爱期间通过微信红包来表达爱意比较常见。红包发放者也是在依法行使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

  现实难题在于,民间借贷与赠与的关系有时难以区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因而,当一方希望发送微信红包的行为属于借贷性质时,就有必要通过微信留言或让对方事后补欠条等方式明确表示借贷关系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码关注×

添加关注,精彩分享
网站首页 律师介绍 联系律师 电话咨询